以深层次改革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06 来源:湖南教育 责编:陈玮 编辑:王杜

分享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是我们亟待解答的时代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此,常德市汉寿县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揽,以深层次改革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谋划了教育改革“三步走”发展思路,锚定“上好学,好上学,学上好”的长远目标,明确了“大整治、大改革、大提升”的具体要求,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汉寿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思想上破冰,聚合“春潮涌动”之势

常德市汉寿县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强工稳农、活旅靓城”发展战略体系,推动教育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教育部署第一时间落实、教育成果第一时间宣传。

1.坚持高位谋划,突出长远性。常德市汉寿县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并落实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校、深入教育一线调研等制度。一年来,全县共召开教育专题会议15次,对教育作出专门指示37次,对事关汉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重点事项把关定向。尤其是在石门外训破冰之旅后,全县明确了教育改革16条具体举措,开启了汉寿教育向内打破、学比赶超的新征程。

2.坚持高频调度,突出联动性。常德市汉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多次就教育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先后深入学校走访调研23次。借助调研破题,全县顺利完成了一中搬迁揭牌、龙池实验中学民转公、帅孟奇中学扩招,新增学位12 000余个,全市排名第一,学位供给充足;顺利撤并了13所100人以下的小规模村小和3所小规模乡镇初中,汉寿接农村学生进城入镇“上好学”、县财政补贴校车经费的做法被《湖南日报》专题报道;顺利开启了教育信息化提质工程,采取以资源换建设模式,拟投入3600多万元用于推动多媒体和网络联校全覆盖建设。

3.坚持高效帮扶,突出公益性。做大做强常德市汉寿县教育基金会和各乡镇教育专项基金,并在全市首倡“一乡镇一爱心传承室”的建设,形成了以县教育基金会为中心,乡镇(街道)教育专项基金为补充的公益格局,坚持每年开展教育募捐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奖教助学的浓厚氛围。2022年,县教育基金会总收入达702.26万元,共支出643.87万元,奖助师生4485人次。目前,基金存量6170.98万元,其中各乡镇(街道)教育专项基金存量达2961.14万元。乡镇教育专项基金管理经验得到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并被市教育基金会推介。

在硬核上蓄力,锻造“桃李芬芳”之基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提质的关键所在。常德市汉寿县始终坚持教师选拔不拘一格,教师培养不惜成本,选树典型不遗余力,让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照进现实。

1.多维度拓展教师引进“大航道”。近年来,常德市汉寿县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通过高校现场招聘、社会公开招聘、外地选调等渠道,每年引进教师300名左右,教师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全县逐年增加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数量,2022年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达115名,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此外,将教师引进纳入全县人才工作“一盘棋”,制定了《汉寿县县外优秀教师选聘工作实施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在入编进城、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教师对标先进的意识不断强化。

2.全方位构建教师成长“能量场”。坚持以师德师风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制定并下发《汉寿县师德师风月点评例会制度实施方案(试行)》,落实“一学二评三运用”,筑牢全县教师思想防线。科学规划教师培训工作,设置教师成长、学生成长、语言文字、名师名校长领航培训等项目,升级“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研修模式,通过促名优融合、促专业融合、促资源融合的方式,务求教师培训产生实效。严格实施骨干、教师交流制度,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教师进、出城以及区域交流等机制,切实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3.立体化增进教师职业“获得感”。实施待遇留人政策,将乡镇教师工资收入提高15%,并扎实落实边远乡村教师补贴和乡村教师人才津贴等政策。2022年,全县共计发放各类乡镇补贴2000多万元,确保乡镇教师“进得来”,更要“留得住”。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科学制定教育质量评价体制机制,坚决打破绩效分配的平均主义,充分发挥绩效奖励的激励作用,让能教书、会教书、教得好的教师有干劲。注重名优教师引路,出台《汉寿县中小学校“名师”评选表彰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全县“名师”库,对获评教师予以重奖,让术业有专攻、德才皆具备的教育先锋收获荣誉与地位。在县委经济工作会上,还单列了“全县十佳德育教师”奖项并予以现场表彰,让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厚爱。

在质效上突破,守牢“铸魂育人”之要

常德市汉寿县自觉肩负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启动实施教育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把质量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来抓,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汉寿教育重回全市第一方阵。

1.主攻质量提升不松劲。制定《汉寿县教育局机关干部联点学校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机关干部参与联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学校制定并落实质量提升“一校一案”,形成局校联动的生动局面,共赴质量之约。制定《汉寿县中小学校树立目标对比工作方案(试行)》《汉寿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树立目标靶心,凝聚改革合力,深入对接高考,共绘质量之路。制定《汉寿县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工作方案(试行)》《汉寿县中小学校行政骨干任课教学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要求青年教师同步参与业务考试,提倡行政骨干任主课、教毕业班,抓住学校提质增效的关键人群,共谱质量之曲。

2.坚持德育引领不松懈。大力组织“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传统节日”“入学第一课”“中国梦、航天情”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等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能量绘就爱国底色。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常德市汉寿籍飞行员张陆圆梦苍穹的事迹传遍校园,激励鼓舞无数学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各校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组建专门“心育”团队,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体系,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心理健康全方位护航。落实“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重点倡导师生多读经典,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创建一批书香校园。

3.促进全面发展不松弦。修订《汉寿县中小学作息时间及课程管理规定》,按标准开齐国家课程,尤其是开足音体美、实验教学、地方校本、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切实保障学生权益,实施素质教育。自2021年起,常德市汉寿县率先在全市推行农村集镇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按照学校为主、自愿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开展“5+2”课后服务,坚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课后服务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开展校外培训治理寒暑假攻坚行动,全县共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22份,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书3份,关停违规培训机构2家。

在管理上赋能,诠释“人民教育”之义

常德市​汉寿县始终秉持“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理念,将教育发展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考量,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在服务上要质量,不断厚植教育强县内涵。

1.以“县管校聘”激活校园一池春水。以试点先行的方式,推行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行政骨干一律参与选聘,学校教师一律竞聘上岗,落聘教师一律不得任课,安置在教辅、后勤岗位或跟班学习。经过改革,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骨干配备更加精简,学校士气大为改观,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以协同创新激发职教一腔热情。常德市汉寿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争取企业投资300万元,先后与广州信立达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惠州市耀程集团公司签约新能源汽车专业。同时,加快职业教育服务本地企业的步伐,与上海徕木电子、深圳耐美特、湖南中联重科等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太子庙工业园区打造本土人才培养基地。

3.以兜底保障激扬全民一股力量。常德市汉寿县为满足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于2020年底改建原周文庙中学为汉寿启智学校,招收全县适龄中、轻度残疾儿童少年,现有学生85人,并为全县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组建爱心学院,为县域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度残疾人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帮助。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依托“诗词书画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大优势,积极创建社区品牌。“和爱家教”“汉寿老年书画诗词”被评为湖南省终身学习品牌,湖湘文化协会、甲鱼协会、珍珠协会等活跃民间。(作者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

责编:陈玮 编辑:王杜

来源:湖南教育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